
營銷服務
一家從事集育種、生產、加工、銷售一體化種子企業
玉米秸稈還田后,部分田塊出現小麥出苗率低、苗黃、苗弱甚至死苗現象。主要原因是碳氮比失調、秸稈粉碎過粗、土壤過松,生產上應加以防范。
防碳氮比失調
土壤微生物在分解作物秸稈時,需要一定的氮素,易出現與作物幼苗爭奪土壤中速效氮素的現象。玉米秸稈碳氮比為65~85∶1,而適宜微生物活動的碳氮比為25∶1,秸稈還田后土壤中若氮素不足,微生物會與作物爭奪氮素,麥苗就會缺氮而黃化、瘦弱,生長不良。解決方法:秸稈粉碎后,可在秸稈表面每畝撒施碳酸氫銨50千克或尿素20千克,然后再行耕翻。
防秸稈粉碎過粗
秸稈粉碎后,一定要用重型圓盤耙耙兩遍,以進一步切碎秸稈和根茬,耙后要及時深翻和壓蓋,以碎土保墑,使秸稈、肥料與土壤混合,地面無明顯粉碎秸稈堆積,并分布在3-10厘米的土層中。要做到不漏翻、覆蓋嚴密,以免養分散失。耕后要耙平,以利于播種。有的地塊粉碎后的秸稈過長,長度大于10厘米,不利于耕翻,影響播種和小麥種子正常發芽出苗。
耕翻深度要合理
秸稈還田數量要根據水源和耕作條件而定,原則上應保證當年還田秸稈充分腐爛,不影響下茬耕作,大量玉米秸稈還田,使土壤變得疏松和空隙增大,失墑較快,種子與土壤難以緊密接觸,影響種子發芽出苗,田間出苗常不整齊,容易出現缺苗斷壟現象。
防病蟲害傳播
玉米秸稈還田時要選用生長良好的秸稈,不要把有病蟲害的玉米秸稈還田,以免病蟲害蔓延和傳播。
特別提醒:帶病的秸稈不能直接還田,否則翌年夏季若種植玉米易發生病害。這類秸稈應銷毀或高溫堆腐后再施入農田。
加強土壤處理
在旋耕或深翻前每畝撒施3-5公斤3%的辛硫磷顆粒劑或3%甲.辛顆粒劑和2-5公斤五氯硝基苯可濕性粉劑。或用48%的辛硫磷乳油500毫升用1-2公斤水稀釋與20-25公斤細沙或細土拌勻后再與2-5公斤70%的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拌勻,均勻撒施地面深翻或旋耕土中,以預防和殺死土壤中的病蟲菌源和蟲卵,達到防控病蟲害的目的。
適當增加小麥播種量
掃二維碼用手機看

關注登海潤農
山東登海潤農種業有限公司
地址:山東省濟寧市魚臺縣工業路南首路東
技術咨詢指導:姚輝春 13280074166
公司服務熱線:0537-6211932
傳真:0537-6221932
公司郵箱:ytzhongzi@126.com